最新公告
  • 广西清廉金融“勤廉榜样”走基层宣讲会(平果专场)成功举办
  •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广西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站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 广西银行业协会开展女职工“银协芳华 春意绽放”活动
  • 金融助力壮乡美 非遗传承权益行——广西举办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 广西银行业协会召开202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单位工作会议
  • 广西银行业协会关于南宁辖区银行机构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录的公告
  • 广西银行业协会与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交流学习活动
  • 黑龙江省银行业协会到广西银行业协会开展考察交流
  • 广西银行业协会带队到重庆市银行业协会考察学习
  • 广西银行业协会安全保卫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实操演练

会员信息

以案说险:警惕非法求职中介骗局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5-03-18 | 194 次浏览 | 分享到:

  案例重现


  刘大哥今年40岁,因行业调整原因,一直努力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但由于年龄偏大和就业市场竞争较激烈,他求职屡屡碰壁。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则“高薪岗位招聘”的广告,声称可以帮助他快速找到理想的工作,但需要支付一定的中介费。刘大哥因求职心切,没有过多怀疑,便按照对方要求支付了数千元的中介费,并提供了个人简历和联系方式。

  然而,支付费用后,刘大哥并未收到任何有效的招聘信息,反而与该中介机构已无法取得联系。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不仅损失了积蓄,还耽误了宝贵的求职时间。


  风险警示


  1.警惕非法中介的虚假承诺:非法中介往往以“高薪岗位”“快速入职”等话术吸引求职者,实际目的是骗取中介费或个人信息。在选择中介服务时,优先选择官方招聘网站、政府举办的招聘会或企业官网发布的招聘信息,避免轻信网络上的不明广告。

  2.高额中介费陷阱:正规的中介服务不会要求求职者支付高额费用,尤其是“先付钱后找工作的”模式往往是骗局,遇到类似要求时要保持警惕。

  3.保护个人信息:求职时,不轻易向陌生人或不明机构透露身份证号、银行账户、密码等重要信息。

  4.提高警惕,冷静判断:面对“高薪岗位”“快速入职”等承诺,要冷静分析,避免因求职心切而落入骗局。


  结语

  

  中年待业群体的就业权益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保护。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求职,冷静判断求职信息的有效性,可以有效避免落入非法求职中介的陷阱。(来源:广发银行南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