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广西清廉金融“勤廉榜样”走基层宣讲会(平果专场)成功举办
  •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广西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站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 广西银行业协会开展女职工“银协芳华 春意绽放”活动
  • 金融助力壮乡美 非遗传承权益行——广西举办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 广西银行业协会召开202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单位工作会议
  • 广西银行业协会关于南宁辖区银行机构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录的公告
  • 广西银行业协会与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交流学习活动
  • 黑龙江省银行业协会到广西银行业协会开展考察交流
  • 广西银行业协会带队到重庆市银行业协会考察学习
  • 广西银行业协会安全保卫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实操演练

政策动向

认清自身法定权益,依法合规理性维权
来源: | 作者:pro64fbf9 | 发布时间: 2020-03-09 | 3066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认清金融消费者的法定权益、增强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是金融消费者的重要素养,也是金融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修课。我们来共同学习理解金融消费者的法定权益,做到依法合规理性维权。
  一、金融消费者有哪些法定权益?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八项权利。



  二、金融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
  1、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金融机构应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发展战略中统筹规划,董事会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最终责任;明确部门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责,落实人员配备和经费预算,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
  2、建立金融消费者适当性制度。完善金融消费者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制度,将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适当的金融消费者。
  3、保障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金融机构应当审慎经营,采取严格的内控措施和科学的技术监控手段,严格区分机构自身资产与客户资产,不得挪用、占用客户资金。
  4、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金融机构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5、保障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消费者自主选择、自行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不得强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不得采用引人误解的手段诱使金融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
  6、保障金融消费者公平交易权。金融机构不得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者排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利,不得限制金融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途径,不得减轻、免除本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7、保障金融消费者依法求偿权。金融机构应当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在机构内部建立多层级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程序,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接受社会监督。
  8、保障金融消费者受教育权。金融机构应当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组织或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消费者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
  9、保障金融消费者受尊重权。金融机构应当尊重金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得因金融消费者性别、年龄、种族、民族或国籍等不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
  10、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权。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的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
  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哪些政策措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
  3、最高人民法院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
  4、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
  5、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
  6、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
  四、金融消费者如何理性维权?
  途径一: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产生消费纠纷时,首先应该向金融机构消保部门或网点负责人投诉,提出消费诉求,主张民事权益,有理有节与金融机构进行协商解决,这是最简单、快捷、有效的途径。
  途径二: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指出:平等民商事主体之间因金融业务产生的合同和侵权责任纠纷,可以向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经金融纠纷调解组织调解员主持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经调解员和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签字盖章后,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其效力。如果金融消费者与银行机构未能协商解决纠纷,可向第三方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员组织当事双方陈述事实、双方质证或辩论,调解员讲解有关法律、法规和金融规章,在当事双方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提出纠纷解决方案,帮助当事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如当事双方无法达成协议,调解员告知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
  途径三: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经调解组织调解当事双方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消费者也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实行一裁终局,效率高。
  途径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调解组织调解未达成调解协议或未经仲裁机构仲裁的,消费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立案后根据纠纷事实和相关证据,依法公正进行判决。
  五、金融消费者投诉需提供哪些材料或信息?
  1、投诉人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姓名、身份信息、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身份信息、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诉代理人的姓名、身份信息、联系方式、授权委托书;
  2、被投诉人的基本情况。包括:被投诉的银行机构名称;被投诉的银行从业人员的相关情况以及其所属机构的名称;
  3、投诉请求、主要事实和相关依据;
  4、投诉人提交书面材料的,应当由投诉人签字或者盖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