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广西清廉金融“勤廉榜样”走基层宣讲会(平果专场)成功举办
  •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广西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站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 广西银行业协会开展女职工“银协芳华 春意绽放”活动
  • 金融助力壮乡美 非遗传承权益行——广西举办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 广西银行业协会召开202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单位工作会议
  • 广西银行业协会关于南宁辖区银行机构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录的公告
  • 广西银行业协会与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交流学习活动
  • 黑龙江省银行业协会到广西银行业协会开展考察交流
  • 广西银行业协会带队到重庆市银行业协会考察学习
  • 广西银行业协会安全保卫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实操演练

广西银行业在行动

柳州县域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困难和对策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4-12-30 | 1042 次浏览 | 分享到:

  前言:近年来,柳州县域银行金融机构在执行国家政策、服务“三农”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乡村地区面临着资源短缺、人口流失、经济发展滞后等多重挑战,这些因素,成为制约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战略的一大障碍。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和县域经 济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县域银行机构在金融服务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在金融服务模式、产品创新、风险管控、实践应用等方面仍需探索实践和提升,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根据中央提出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示精神及柳州金融监管分局工作要求,柳州银行业协会积极深入县乡了解金融服务现状,进行了概要和分析,形成工作调研报告,供有关部门参考。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一、柳州县域银行机构的结构分布情况及经营成效


  为全面贯彻落实金融人民性重要精神,围绕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在提升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畅通城乡资金融通渠道、完善乡村金融基础设施等重要环节上,银行机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金融产品创新、服务质量提升,优化信贷结构、资金支持度、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为构建服务乡村振兴“市-县-乡-村”四级金融服务网络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截至2024年9月末,柳州辖区银行机构共30家,营业网点数量为705个,其中县域网点数量312个,占比40%,实现银行金融服务乡镇全覆盖;县域银行从业人员3212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 2498人,初级职称 823 人,中级职称 219 人,高级职称 11 人。



  (一)银行网点布局。县域银行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金融服务普及和覆盖的号召,通过合理设立营业网点,实现了对乡镇和农村地区的有效覆盖,不仅方便了居民和企业就近获取金融服务,同时补补齐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短板,助力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二)金融服务功能。县域银行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打破传统银行仅提供存取款和贷款服务的局限,创新经营理念,积极开发理财、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品种,多元化提供金融服务,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有效提升了县域银行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基础设施建设。县域银行机构紧跟金融科技发展的步伐,对营业网点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造,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方向迈进,积极引入和应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实现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和科技金融的初步转型,为当地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2024年以来,在柳州县域银行机构大力支持下,林业、茶业、糖业、畜牧业等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提质,市场拓展力度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总体复苏向好。截至2024年9月末,辖区银行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708.93亿元,较年初增长417.01亿元,增幅为7.88%;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24.97亿元,比年初增长177.33 亿元,增幅为10.15%;涉农贷款余额1131.30亿元,比年初增长79.09亿元,增幅为7.52%。县域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24.3亿元,较年初增长68.90亿元,增幅5.63%;县域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35.03亿元,较年初增长79.16亿元,增幅5.93%。


  二、金融服务质量与客户满意度


  柳州农村金融服务近年来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全面化和高质量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服务机构、服务产品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发展态势契合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包括农合机构、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城商行等多类型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广泛分布,为农民提供了便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如农业银行在柳州县域网点26个,邮储银行县域网点38个,桂林银行在柳州县域网点51个,柳州银行县域网点20个,6家农合机构在县域网点数量117个,金融服务机构日臻完善。


  (二)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存款产品为农民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收益渠道;贷款产品满足了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消费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汇款和支付产品方便农民之间的资金流转和日常支付。着力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研发符合农村地域的金融产品,并加以推广应用,多样化的服务产品有效满足了农民的金融需求,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各银行机构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等措施,客户在享受金融服务时能够感受到更加专业、高效和贴心的服务,服务态度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改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四)金融知识宣传普及见效。鉴于农村地域及客户群体的特殊性,银行机构加强金融知识普及,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和宣传面。近两年来,各银行机构通过开展“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万名党员进万村”等系列宣教活动,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2.6万份,受益群众63.62万人次,极大地提高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认知度和使用率。


  (五)政策协同性不断增强。柳州市政府积极引导、推动银行机构不断强化农村金融优质服务供给,通过“桂惠贷”等系列惠农政策,释放政策红利。截至9月末,全市“桂惠贷”累计投向农林牧渔业48亿元,为3740户涉农经营主体节省利息支出0.93亿元;累计投放“桂惠贷-三农贷”产品41亿元,为585户涉农经营主体节省利息支出1.03亿元;推动农村信用系统升级实现12县区全覆盖,并全部接入自治区“桂惠农”系统,实现全区涉农政务数据的统一归集、查询、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农户、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便利度。这些政策不仅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还通过提供优惠的金融政策和便捷的金融服务,降低了农民的金融成本,增强了农民的金融获得感。


  三、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一)聚焦县域产业集群,助力产业振兴。结合辖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部署,加大对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供应链等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信贷资金投放。当前各银行机构根据自身特点,努力开发信贷适农品种,如工商银行柳州分行研发“交易E贷·融安金桔产业集群”产品,该产品是依托于人民银行“桂信融”报告进行授信,针对金桔种植企业、金桔农资、金桔批发零售和金桔运输等金桔产业上下游全链条的特色金融产品,纯信用、信用+担保、信用+抵押等多种方式授信桂林银行柳州分行针对三江县特色茶产业,围绕三江侗族自治县仙池茶业有限公司、三江侗族自治县茗大叔茶业有限公司等9家核心企业,为其上下游的链属客户提供 “微链贷”业务,截至2024年9月末,共为32户茶商、茶农提供“微链贷”业务,贷款余额775万元。坚持“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思路,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如:低产林改造项目是鹿寨县重要项目,邮储银行柳州市分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针对该项目成立专门小组,专业团队负责林业产业贷事宜,与鹿寨县林业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创新金融信贷产品要素,为低产林改造户提供针对性的融资服务,为低产林贷款提供绿色审批通道,全面助力县低产林改造项目。2023年5月为某林业种植户实现首笔林业产业贷放款落地100万,强信用弱担保的模式获得客户认可。


  (二)优化“政银企农”模式,推动普惠金融提质增效。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特性,强化“政府+银行+企业+农户”合作模式,积极与乡村振兴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合作,加强与乡(镇)、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力量联动,银政企农和鸣,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如鹿寨农商行强化基层力量联动,通过“政银企农”合作,从实施增户扩面提质、加强银企合作、助力乡村治理、优化产品服务、加快科技赋能等方面分别发力,争取在整村授信工作中获得大力支持,持续推动“整村授信、户户有信”工程的有效开展,截至9月末,白名单采集户数为89099户,授信户数为79403户,授信金额为74.79亿元,用信户数为16937户,用信余额为27.27亿元。


  (三)网点建设科技赋能,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近几年来,县城各银行金融机构根据监管部门及本机构上级的指导及要求,十分重视对营业网点建设,加强对营业网点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让服务辐射的半径更广、服务场景更丰富。如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浦发银行等推出5G网点,提升服务效率,大堂不再排长队,智能服务自助完成部分金融业务,还设置有远程专家协助,不断优化服务体验,银行职员在科技助力下能更精准地为客户“画像”,提供更贴近更深度的优质金融服务。总体来说,各银行机构在网点建设方面,日趋现代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下一步乡村金融服务转型奠定了基础。


  (四)强化团队管理和员工培训,提升银行队伍整体素质。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培育和打造优秀团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加强队伍管理,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得到各银行高度重视,通过吸纳优秀人才、合理任用人才、高效培养人才,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人才队伍成为银行机构发展的重要战略,同时积极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鼓励员工参加各种技术职称考试,取得了良好效果。至2024年9月末,各银行机构县域工作人员40周岁以下青年员工共2339人,占比72.8%,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2498人,获初级职称823人,中级职称219人,高级职称 11 人,人员结构趋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农村金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员工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人才队伍进一步得到加强,农村金融业生机焕发,同时加快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引导更多人才向乡村一线聚集,并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中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及引导作用,基层网点人员得到了充实,人力资源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四、加快新农金建设进程,发挥金融力量,助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支持重点涉农领域,助力乡村现代化建设。


  1.助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银行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自治区关于《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要求,积极支持广西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县域金融支持力度。如邮储银行柳州市分行截至2024年9月末,累计发放高速公路项目贷款4.67亿元,贷款结余26.27亿元,较年初(21.69亿)增长4.58亿元,增幅21.16%。有效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2.大力支持辖区现代农业建设。结合辖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部署,加大对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供应链等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的信贷投放;持续加大对柳州辖区优势特色产业信贷支持,坚持“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思路,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如桂林银行柳州分行针对鹿寨蜜橙、柳城林业产业、融水木材等产业作为分支机构重点支持产业,多措并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9月末,桂林银行柳州分行支持螺蛳粉产业贷款余额3.34亿元、授信243户,金桔、桑蚕、茶业等特色产业融资余额24.89亿元,较年初增长2.43亿元,授信3791户。


  3.创新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模式,提升县域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充分利用“桂惠贷”惠企政策,持续开展银企对接,加大柳州重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保障,合理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积极搭建平台,拓宽乡村振兴服务渠道,围绕县域发展的重点领域,积极支持涉农主体的需求,加强与县市人社局、农业局、乡村振兴局等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沟通联动,加强政银平台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资金投放,提高银行信贷资金使用效能。


  (二)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升数字经营服务能力,构建全方位金融服务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1.提升县域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向县域下沉网点,保持县域金融团队稳定,运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技术,推广农村数字金融应用,提升乡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大乡村振兴卡宣传及营销力度,全方位满足持卡人的存取现、消费、转账、信贷、代收付、手机闪付等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及涉农生产生活增值服务需求。


  2.围绕县域发展的重点领域,提高涉农主体的贷款投放,持续推进“一县一特色产业”开发。辖内5县持续依托林业、木材、金桔、茶叶等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贷搭配银担合作业务模式,深挖农村重点行业市场提质增效;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畅通融资渠道。积极走访县域各个县域工业园区,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情况,主动上门为企业提出相应的金融解决方案,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满意度,以桂惠贷惠企政策为抓手,通过发挥金融“输血”作用,激活特色产业“造血”功能,以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坚持金融服务“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向县域中小微企业提供的信贷产品以小微易贷、极速贷等线上产品为主,以房地产抵押、担保公司担保、线下信用贷款等传统贷款为辅,多方式向农村地区经济实体提供融资渠道和资金,繁荣农村市场经济。


  3.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净化农村信用环境,推动信用乡村建设,提高县域机构金融服务质效,打造良好农村信用生态环境。持续开展信用村、信用户评定管理,建立和完善客户信息建档和信用工程建设等基础工作,构建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分类开展评级授信活动,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和信用等级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充分满足群众的各种金融需求。


  4.服务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加大对脱贫地区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开发木材、茶叶、金桔、螺蛳粉加工等特色流水贷及线上信用户贷款,全力推动培育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强化战略定力,坚持向普惠零售银行转型,强化渠道和人员两个要素保障,更大限度发挥“亲缘、地缘、人缘”的优势,夯实“五级金融服务体系”基础;坚守支农支小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扎实推动特色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推动“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特色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县域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新格局;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富民”战略,不断完善承接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紧密联系县域产业发展趋势和优势开展金融帮扶,重点支持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支持产业化发展带动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5.以服务县域政府为中心,建立“1+N”客户合作体系,积极跟进县域政府最新需求,强化“信贷+投资+财务+科技+产品”等综合资源联动,为县域政府定制综合金融服务,以此带动县域机构客户攻坚提质,强化科技赋能,突破乡村网点短板,实现有效服务县域基础客群。


主要困难及对策


  一、主要困难


  1.有效需求不足制约信贷投放:信息不对称,导致在推行国家政策时存在难度。如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整村授信时缺乏全面了解农村整村的实际情况,无法准确评估整村的信用风险;部分乡镇“空心村”现象较为突出,农户外出务工人数较多,村内青壮年群体大多外出打工,不符合授信条件的老年人居多,客户群出现断层,人员难以聚集,存在“空心村”现象;部分农户对银行及金融产品业务了解不足,在银行工作人员推荐信贷产品时存在戒备心理,担心个人信息泄露及被骗,配合度低。


  2.县域经营主体普遍存在抵押担保难。由于农业产业特性,乡村企业多数以集体土地或租赁土地模式进行经营,土地抵押目前无法实现;企业产房、机器设备等专项设备抵押率较低,加上机器设备变现较难等问题,企业本身能提供抵押担保能力较差。


  3.县域经营主体特性导致出现信息不对称。农民作为县域乡村信贷投放的重要群体,其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在所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缺少政策、技术、经营思维方面的指导,容易在出现经营问题后选择外出务工、失联等方式来处理或逃避银行债务,造成银行在落实支农、助农信贷政策方面风险大,同时部分农民对金融产品和服务了解不足,缺乏利用金融工具发展生产的意识和能力。


  二、对策


  1.加强与当地政府、农业部门、农村合作社、村委沟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设立“农村综合服务站”,使站点服务职能和宣传职能有机结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服务精准性,并通过加强信息收集与共享,深入了解乡村产业规划和农民需求,实现互信互助,共谋发展。


  2.优化信贷产品,因地施策,不断丰富金融信贷产品种类,提升金融信贷产品适用性。同时,针对融资需求较大的客户,通过与担保公司合作,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有效解决客户无有效担保物但又有大额信贷资金需求的担保准入难题,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惠及面。


  3.结合金融知识“三进三送”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以专题宣讲、入户宣传开展整村授信知识宣讲、组织资金对接会等形式“五进入”,当好金融辅导员、联络员,面对面宣传金融惠民政策及优质信贷产品,搭建连通村民和金融机构的桥梁,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减少金融纠纷,持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加大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力度,重点对非法集资、非法贷款、电信诈骗、征信等金融知识进行宣传,增强农村地区广大群众金融法治意识,提升金融素养。


  结语: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互为依存,互相促进,血脉相连,金融支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精神,县域银行机构要切实履好行自身职责,增强社会责任担当,不断创新经营理念和服务手段,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为柳州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来源:柳州银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