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广西清廉金融“勤廉榜样”走基层宣讲会(平果专场)成功举办
  •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广西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站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 广西银行业协会开展女职工“银协芳华 春意绽放”活动
  • 金融助力壮乡美 非遗传承权益行——广西举办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 广西银行业协会召开202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单位工作会议
  • 广西银行业协会关于南宁辖区银行机构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录的公告
  • 广西银行业协会与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交流学习活动
  • 黑龙江省银行业协会到广西银行业协会开展考察交流
  • 广西银行业协会带队到重庆市银行业协会考察学习
  • 广西银行业协会安全保卫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实操演练

广西银行业在行动

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践行金融为民理念,谱写新市民金融服务新篇章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4-02-02 | 235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实施的背景


  新市民群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生力军。新市民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与农业银行横跨城乡的资源禀赋高度契合,是农业银行践行“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的应有之义,是丰富金融服务特色、延展客户服务内涵、推动客户分群经营的重要抓手。2023年,农行广西分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深入贯彻落实新市民金融服务“521”行动,着力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标杆”银行,为新市民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不断增强新市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工作主要措施和亮点


  (一)增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行动自觉。一是建立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区分行成立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跨部门工作团队,切实强化组织领导。二是建立方案推动机制。区分行制定新市民金融服务行动方案,并提出新市民金融服务“十大举措”,制定任务清单,全面细化落实有关要求,推动工作有效落地。三是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将新市民金融服务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并设置新市民贷款不良容忍度;针对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等新市民贷款配置战略激励工资,激励各级行加快新市民贷款投放,提高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营销积极性。四是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充分运用阶段性综合营销活动、重点客群经营竞赛等激励机制,加强行内协同联动,创新工作举措,持续推动新市民金融特色产品营销和服务。


  (二)丰富新市民融入城市工作、生活的金融供给。一是完善信贷政策。重点聚焦住房、消费、养老等领域,积极推广“新市民贷”,并实行利率优惠,满足新市民融资需求。二是完善信贷“四专”机制。安排专门的团队负责新市民贷款审查;落实专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统计工作;保障新市民信贷专项规模;推出“新市民安居贷”、“新市民消费贷”、“新市民就业贷”专项贷款产品包,满足新市民客户全方位需求。三是提供优质基础金融服务。网点开设新市民服务专区或专窗,推出政务服务代办项目,爱心座椅、老花镜、助盲卡等便民服务设施实现网点全覆盖;深入开展“六走进”活动,为进城务工人员等提供上门服务;掌上银行、微信银行开设新市民金融服务专区,上线功能简单易用的掌银乡村版,推出“节气签到”等乡村版特色服务活动,完善政务、教育、党费、食堂等数字化金融服务功能。四是落实各项费用减免政策。主动减免工本费、年费、短信服务费、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等多项费用,最大限度降低新市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


  (三)强化易地搬迁重点区域的项目带动。一是持续加大“易安后扶”信贷投放,积极支持安置区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如来宾分行投放1.95亿元贷款支持象州县江滨园区失地农民安置项目建设,安置失地农户约2000人。二是积极支持“扶贫车间”、安置区附近社区工厂、产业园区等发展,引导企业吸纳脱贫人口、“易安后扶”新市民就业增收。如崇左分行积极利用政府“扶贫车间”名单,投放贷款14.21亿元大力支持“扶贫车间”发展生产,引导企业吸纳脱贫人口近400人就业增收。三是主动对接新市民需求,提供“富民贷”、“惠农e贷”、信用卡、聚合码等产品,助力搬迁新市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如都安县支行积极支持安置区旁的粤桂扶贫协作八仙产业园内企业发展,投放小微企业贷款300万元,带动安置区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四是完善“易安后扶”金融服务渠道建设,在马山合福社区、隆安震东社区设置人工网点,在三江南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片区设立自助银行,设置惠农通工程服务点,持续优化取款、转账等基础金融服务,解决安置区金融服务缺失难题。


  (四)加快实施新市民数字化精准服务。一是主动用好目标客群标签。建立“新市民目标客群”标签,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针对新市民客户开展分层服务,提供差异化存款、保险、理财等产品服务。二是持续提升数据支持能力。积极与区内各地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对接,实现公积金数据直连,提高新市民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办贷效率,为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发放“网捷贷”;完成与国家税务局银税数据对接,优化新市民信贷审批模型,对符合条件的新市民普惠型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


  (五)大力做好农行新市民服务品牌宣传。一是强化规范宣传。由区分行编制和印发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资料,统一宣传口径。二是强化立体化宣传。立足网点“主阵地”,实施“农情服务工程”,为新市民群体提供暖心服务,做好政策宣传和咨询解答;组织“走出去”宣传,在新市民聚集的工地、物流园、专业市场等区域开展现场宣传;通过公众号、掌银等线上渠道,用视频、软文、直播等多种形式,帮助新市民从政策支持、权益保护、金融素养、消费理念等各方面融入城镇,助力提升其获得感。三是强化联合宣传。积极参与监管部门“真情服务新市民 八桂金融伴你行”主题“金桂星火”党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传播金融知识,宣传特色产品,传播农行声音。


  三、主要工作成效


  (一)新市民重点领域贷款实现提速。2023年一至三季度,全行多项贷款投放实现监管达标,其中,累计投放重点领域新市民个人贷款119亿元,贷款年增速130.4%,远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84亿元,有贷户比年初增加1.2万户;个人创业就业贷款较年初增加7.8亿元。托育行业客户贷款投放实现“破零”,向2家托育公司投放抵押e贷56万元。安居消费贷款较年初增加51亿元;“易安后扶”贷款比年初增加0.88亿元;支持145名安置区居民投放住房贷款5800万元,同比增幅41.46%。


  (二)新市民专属业务产品有效上量。截至三季度末,全行新市民客户金融资产月日均余额233亿元;累计开立农民工工资专属账户2261户,桂建通卡总量55.08万张,做好代发农民工工资金融服务,惠及农民工8.12万户;新市民购买“银利多”专属个人定期存款产品金额74亿元;新市民刷卡消费累计金额42亿元;累计为新市民减免费用552万元。


  (三)新市民“一体化”服务质效提升。2023年以来,全行累计建设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23个,在网点开设新市民服务专区或专窗481个、政务服务代办项目69个,在易地扶贫安置点所在乡镇设立了699个惠农通工程服务点。县域掌银客户达677万户,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广泛开展。2023年以来,各级行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教育,累计开展现场宣传活动218次,发放宣传资料3.82万份,触达新市民群体19.27万人次。线下宣传方面,承办开展了“真情服务新市民 八桂金融伴你行”2023年“金桂星火”党建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在南宁嘉和城社区、隆安震东社区以及桂林灌阳县江东移民新区易地扶贫搬迁点等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现场宣传活动,取得较好效果;线上宣传方面,钦州分行联合钦北警方、联通钦州分公司推出钦北区首个“反诈菜市”,以短信的形式,对该市56.3万人发送防范电诈提醒,提高新市民的风险防范意识。


  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将立足本行实际,持续深入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履职担当。


新市民金融服务进园区

易地搬迁移民安置点新市民金融服务宣传

走进安置区服务新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