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犹如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不仅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还是连着千家万户的“情感纽带”,更是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同心大舞台”。近期,桂林银行参与由自治区党委社会工作部、自治区党委“两新”工委主办,自治区党委金融行业社会组织党委等承办的广西“行业以心暖新 共筑友好场景”联合自律公约发布活动,展示了桂林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服务担当。
近年来,桂林银行不断丰富完善便民、惠民、亲民的“邻里银行”社区金融做法,实施“社区金融+乡村金融”双轮驱动战略,多方联动为社区网点周边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专业便捷的“金融+非金融”服务。
一、突破传统空间,推动网点精准为新就业群体服务
化身“基层治理枢纽”,推动将传统柜台改造为“三区一体”服务空间(金融服务区、便民服务区、社交互动区)。金融服务区主要配备自助智能设备,提供“夜间延时服务+极简业务流程”;便民服务区主要提供免费饮水机、共享充电宝、应急药箱、微波炉等基础设施;社交互动区主要定期开展反诈培训、“小哥茶话会”等社群活动。以银行网点为支点,创新推出“1+N”服务矩阵,方便居民“就近办、多点办、一次办”。设立服务新就业群体主题银行,联合社区共建健康课堂、数智沙龙、金融讲座,使金融服务嵌入居民医、食、住、行等生活场景。依托银行网点打造“共邻小站”,设置“骑手加油站”“小哥食堂”,向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饮水、充电休憩、饮食满减等暖心服务。比如,联合百色市委社会工作部打造“小哥食堂”等服务阵地,引导50多家餐饮、理发店、便捷超市等不同类型的商户加盟;同时,通过面向新就业群体打造咖啡主题银行等,将优惠带入广大居民的生活消费,搭建丰富的满减场景和活动,全方位满足新就业群体的生活需求。
二、推动社区倡导功能与信用积分有机结合,助力基层自治
推动金融机构联合基层党组织制定信用积分评价管理办法,把广大群众信用表现、参与公益活动次数转化为具体积分,村党组织和银行每季度联合审核积分,组织积分兑换活动,提供洗洁精、抽纸等物质奖励,积分结果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各类评先评优提供重要参考,也作为信贷评估依据,让按时履约成为文明的新风尚,实现新就业群体等人群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比如,推行乡风治理积分制度,打造“爱心超市”26家,累计开展“爱心积分”兑换活动21场、共计13500分涉及376户。在南宁市西乡塘区金陵镇刚德村,桂林银行与刚德村委共同推进“积分制”,将“普惠信用”嵌入“道德积分”“党员奉献积分制”等各项农村治理机制中,在贷款额度、利率上给予优惠政策,引导群众重义守信、崇德向善,强化乡村金融文化培育;桂林银行柳州三江支行通过“积分+信用+金融”的创新模式,将村民文明行为、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等积极行动与金融信用相结合,把“文明积分”转化成个人、家庭的信贷授信依据之一,激发村民共建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并借助“积分超市”平台,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向村民宣传金融产品、防诈骗知识等,提升村民的金融素养,共支持了三江3个乡镇6个行政村“积分超市”建设,受益群众约3.5万人。
三、聚焦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链接,推动网点“融”入社区网格
推行“支行网点+基层组织”共建模式,通过与辖区内街道办、居委会、派出所、学校、医院等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金融优势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活动共办,促进银行机构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由原来的社区“外来户”变成“自家人”,促进新业态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比如,桂林银行的184家支行、952家城乡营业网点与当地基层组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达100%。在大力推动与街道办、居委会及社区周边相关单位共建共联的同时,联合广西金融与经济研究院成立“社区金融与基层治理研究中心”,加强产学研融合,推动成果转化。此外,还联动南宁市西乡塘区财政局、明秀南社区共同打造养老社区金融服务,建立服务“一老一小”主题银行,通过专属便捷的适老服务、丰富老年人生活品质的利老活动、长者食堂等消费活动的惠老专区,精准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致力为片区老年朋友提供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家门口”服务,使普惠金融与社区建设互促互进。
四、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满足新就业群体消费需求
针对新就业群体,创新、优化消费类金融产品,调整消费贷额度、期限、利率,将消费贷金额上限提升,消费贷利率降,助力降低消费成本,满足新就业群体在买房租房、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比如,创新推出“新市民贷”等金融产品以及线上贷款“速贷”、线下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快易贷”模式,做到纯信用、无抵押、随借随还。
社区金融的暖心服务窗口创新,本质是通过空间再造重构金融机构的社会角色。当冰冷的ATM机旁出现温暖的饮水机,当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融入人性化的社工理念,普惠金融才能真正抵达“最后一米”,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共生共荣。社区金融暖心窗口的实践表明,通过空间重塑、服务融合与制度创新,金融机构不仅能拓展市场边界,更能成为社会治理的积极建构者。这种“有温度的普惠”,正是当今高质量发展时代金融向善的最佳“注解”。(来源:桂林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