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的浪潮中,桂林银行南宁分行以绿色金融为支点,撬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与乡村共富的融合发展。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85.98亿元,资金活水精准浇灌清洁能源、林业碳汇、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探索出一条"金融润绿、绿产兴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政策引领,锚定绿色发展时代坐标
作为全国首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广西正以“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定位加速绿色转型。桂林银行南宁分行紧扣《广西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深刻把握"双碳"目标的历史机遇,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地方实践的坐标系,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互动中开辟新赛道。通过对信贷资源的绿色化配置,实现对光伏经济、林业碳汇等新兴领域的超前布局。在隆安县,5400万元碳减排贷款支持的和泰新能源20MW分布式光伏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93.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38.45吨,还可以更在荒坡上建起“阳光银行”,为周边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荒坡铺就的光伏板既生产清洁电力,也照亮了村民的致富之路。
产业焕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需要构建市场化的价值实现机制。该行将碳排放权、林业碳汇等环境权益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金融资产,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变现难"的三重困境,让生态价值在产业循环中持续增值。传统产业转型领域,当8000万元绿色贷款注入武鸣县广西某新材料公司的纳米碳酸钙技改项目,高耗能的生产线迎来蝶变:能耗降低23%,产品附加值提升35%,带动当地碳酸钙产业集群向绿色高端迈进。在清洁能源领域,该行重点布局光伏与风电项目,累计为13家光伏企业提供1.69亿元贷款支持。在生态资源价值挖掘上,桂林银行南宁分行落地南宁市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盘活670万立方米森林资源,预计年固碳量达数万吨,每一片绿叶都成为生态文明的“绿色银行”,真正实现"叶子变票子、青山成金山”。
机制创新,构建绿色金融支撑体系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桂林银行在全行层面聚焦“双碳”目标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构建起“政策+机制+人才”的三维支撑体系,在制度层面建立绿色项目识别标准,在产品端创新环境权益质押模式,在服务端培育懂产业、知政策的专业团队。这种系统化建设不仅降低了绿色融资的交易成本,更形成了"政策红利-金融创新-产业升级"的增强回路。南宁分行则设立专职团队对接绿色业务,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政策宣导;通过梳理绿色企业名单、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及绿色金融债优惠政策,为项目提供利率优惠和资本倾斜。截至2025年3月末,桂林银行南宁分行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投放碳减排贷款 4.89亿元,运用绿色融债投放贷款4.49亿元,惠及企业12户,形成“政策引导—金融赋能—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乡村赋能,书写生态富民的“田园诗”
绿色金融的最终落笔处,是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向奔赴。桂林银行南宁分行将生态修复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通过设计"生态+产业+金融"的复合型解决方案,构建起生态价值共享机制,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的"幸福靠山"。随着广西首笔"个人林权不动产抵押贷款"的落地,来自南宁邕宁区中和镇方村的农户马某通过林权抵押获得了资金支持,"有了这笔贷款,我对农业经营的信心更足了!"农户的喜悦道出了金融赋能的民生温度。该行依托"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通过村委推荐精准对接林农需求,让每片林木都成为可抵押的"绿色不动产",不仅解决了农户融资难题,更培育出林下乡村经济发展的新赛道。上林县大庙江生态旅游景区依托天然峡谷资源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该行累计通过4425万元贷款支持景区建设。景区开发的高山漂流、桃花种植等项目,为周边村民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并通过农副产品收购、土地流转分红等模式,带动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诠释了"生态修复—产业培育—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闭环。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世纪征程中,桂林银行南宁分行以绿色金融为画笔,正在南宁这片绿城大地描绘着一幅"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山水图,这种绿色金融实践不仅重塑着金融与生态的关系,更开辟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也为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绿色金融开放门户贡献更多“南宁经验”。(来源:桂林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