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 广西发布“行业以心暖新共筑友好场景”联合自律公约
  • 广西银行业联合授信信息管理系统上线
  • 游戏、Rap齐上阵!广西“花式”防非宣传守护百姓“钱袋子”
  • 广西清廉金融“勤廉榜样”走基层宣讲会(平果专场)成功举办
  • ​“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广西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站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 广西银行业协会开展女职工“银协芳华 春意绽放”活动
  • 金融助力壮乡美 非遗传承权益行——广西举办2025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 广西银行业协会召开2025年消费者权益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单位工作会议
  • 广西银行业协会关于南宁辖区银行机构贷款业务合作机构名录的公告
  • 广西银行业协会与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开展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交流学习活动

广西银行业在行动

广西农信打好“六张牌” 助力 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1-03-19 | 1785 次浏览 | 分享到: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坚守“三农”定位,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以扶贫小额信贷为抓手,强化工作举措,积极打好“政策牌”“精准牌”“创新牌”“风控牌”“电商牌”“普惠牌”,全力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金融服务需求,着力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2016年以来,累计向85.43万户(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82.69亿元,占广西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的99.3%;向54个贫困县投放各项贷款6763.16亿元;通过“利农商城”帮扶5971户贫困户销售农产品,销售额度达1.88亿元;选派32名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农信力量。尤其是2020年,全区农合机构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持续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工作,全年新增贷款131.32亿元,占全区银行业新增扶贫小额信贷的99.35%,超额完成“保六争百”目标任务,增量在全国排第1位。因为成绩突出、成效显著,国务院扶贫办、中国银保监会专门在三江县召开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会议,邀请其他各省扶贫、银保监等部门负责同志前来学习借鉴,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同志在会上对广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打好“机制牌”。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各办事处、各县级农合机构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机构,三级联动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各级农合机构党委会研究讨论的重点工作内容,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部署。二是强化政策传导。通过会议、培训、现场督查督导等各种形式传导,先后召开了全区农合机构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视频会议、全区农合机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会、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暨作风专项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等会议,传达落实中央、自治区脱贫攻坚政策,研究部署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联合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妇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全力助推我区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等22个制度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规范操作,强化管理,为金融精准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四是强化考核督促。将扶贫小额信贷发放、贫困户贷款获得率、贫困户评级授信覆盖面、54个贫困县的农信社每年各项贷款增速、农户贷款增速不低于全区农信社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两个不低于”等指标纳入综合考评,引导各县级农合机构加大金融精准扶贫投放力度。

图为扶贫小额信贷发放仪式


  打好“精准牌”。一是精准评级。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册,组织发动全区农信系统500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采集贫困户信息、收集资料,深入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金融服务需求、产业或项目发展意愿等,联合当地村“两委”、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对贫困户开展评级和授信,实现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授信全覆盖。2016年6月底仅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的除低保户外的104万户贫困户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授信工作“两个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为精准投放、精准发力打下良好基础。2020年末,广西农信社已评级授信贫困户120.1万户,授信金额570.72亿元,户均授信金额达4.75万元,是全区唯一实现全覆盖的金融机构。二是精准投放。紧紧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水果蔬菜、光伏、旅游等产业扶持力度,结合实际推出“银行+企业+贫困户”、“银行+土地流转+旅游开发+贫困户”、“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金融精准扶贫模式,不断提高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使用成效,精准满足贫困户发展生产和脱贫增收的资金需求。2016年以来,累计向97.8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495.17亿元,惠及贫困人口391.36万人。三是精准产业扶持。结合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支持广西蔗糖、林业、淀粉、桑蚕以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深加工,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和规模化,重点加大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带动和引导更多贫困户开展特色种养、订单农业,加大产业带动,持续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2016年以来,累计向54个贫困县发放贷款6763亿元,占各项贷款累放额的40.87%,助力贫困县甩掉穷帽子。 四是精准定点帮扶拨“穷根”。广西农信社累计派出1名中层干部担任“美丽广西”乡村建设贫困县扶贫工作队队长,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8人,选派扶贫工作队员89人,参与结对帮扶的干部员工2170人,结对帮扶贫困户4770户,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00多万元。以“我是党员”为抓手,深入开展“一亮二比三提升”活动和“三送一加强”活动,精准对接金融需求,精准完善支持措施,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开拓思路、寻找门路、发展产业。推广“党旗引领+金融先锋”模式,实施“万名农信先锋进万村”工程,已累计选派2727名金融专员到村(社区)挂职。

图为基层信贷员宣讲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打好“创新牌”。以扶贫小额信贷为抓手,精准发力,精准投放,全力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工作思路,紧紧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重点支持广西蔗糖、林业、酒精、淀粉、桑蚕以及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深加工,加大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水果蔬菜、旅游等产业扶持力度,培育和引导扶贫产业发展。对在54个贫困县开办企业的扶贫龙头企业给予“贷款期限优惠、贷款利率优惠、抵押担保优惠、贷款准入条件优惠”等4项优惠条件,引导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办企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得到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创新推出“金香蕉”、“金芒果”、“猪保通”、“香牛贷”等特色农业信贷产品。推出库区移民补助权利质押贷款——安心贷;在全区银行业首创推出农民建房按揭贷款——“安居贷”,给予“降低自有资金比例、提高贷款额度及抵押率、延长贷款期限、利率优惠及还款宽限期”等五大优惠政策,以及专门针对扶贫对象的“致富贷”,同时,扩大了贷款用途等政策,把贫困户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资金需求纳入贷款范围,使贫困户真真正正得实惠。推出的“快乐贷款”“农贷易”“安居贷”等产品在全国众多的支农支小金融产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银行业“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二十佳’特色产品”。

图为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结硕果


  打好“风控牌。一是加大政策宣传。通过政策培训、进村入户宣传、印制宣传折页、电视、广播等多渠道多途径,向贫困户发放致贫困户的一封信、告知书等,强化对金融扶持政策的宣传普及,使各级扶贫干部、村两委、贫困户以及农户了解金融精准扶贫政策,用好用足政策,转变思想观念,培育诚实守信的金融生态环境。二是严格落实“三查”制度。加强扶贫小额信贷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工作。深入了解贫困户实际需求、劳动能力、技能素质、产业项目,确保扶贫小额信贷真扶贫、扶真贫。按旬监测,按季开展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排查,摸清风险底数,一户一策、一企一策制定清收处置方案,对出现风险的贷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积极向当地政府报告,确保扶贫小额信贷“放得出、管得好、收得回、有效益”。三是严格考核评价。把扶贫小额信贷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贷款逾期率、自主经营情况、委托经营主体管理及分红情况、扶贫小额信贷档案管理、网络舆情等指标纳入各县级农合机构年度综合考评,科学合理设定考核分值,提高各县级农合机构主动性、积极性。四是强化督促指导。区联社领导亲自挂帅,从相关部门及办事处抽调76名业务骨干组成督查组,分片包点,分别对八个办事处辖区各县级农合机构的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处置工作进行督查指导。从区联社、各办事处抽调6人、各办事处、各县级农合机构均抽调专人参加各级金融扶贫厅际联席会议和扶贫小额信贷清收处置专班,加强自治区清收处置力量,全力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到期清收处置工作。至2020年12月末,扶贫小额信贷逾期贷款余额仅0.31亿元,逾期率0.24%,控制在逾期率3%的红线内。

  图为基层信贷员深入现场调查

  打好“电商牌”。通过“互联网+”形成的电商扶贫模式,推动金融扶贫工作由“线下”转为“线上”,开展线上营销宣传,减少产品线下销售环节,为贫困户压缩销售成本。同时,利用农信社健全的金融服务点和营业网点等线下资源,搭建线上预订、线上线下两种提货方式的运作模式,组织全辖开展“2019年七一红色购物季启动仪式暨百色•田东芒果文化节”、“壮族三月三电商节”展销会、“广西本土电商大咖产品发布会”、“跨境电商推介会”、“来宾沃柑北京发布会”、“2019壮乡网圩•信用社--武鸣沃柑电商节启动仪式暨产地对接大会”、 “2019年广西商品交易会暨‘桂字号’系列特产展销会”、“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活动’暨2019平南石硖龙眼节开幕式”、“梧州电商大集”、“第二届广西国企扶贫农产品展销会暨环江农产品采购会”、“16届东盟博览会”等电商扶贫促销活动,充分发挥点多、面广、客户众多的资源优势,广泛发动员工参与并带动更多消费者在利农商城上开展网购扶贫、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活动,通过“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模式助推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拓宽了农副产品销售市场。与湖北、云南等兄弟省联社以及惠农网、运田良品等合作伙伴一起,助推大化七百弄鸡、红薯、荔浦芋头、富川脐橙、灵山荔枝、融安金桔、百色芒果等贫困地区特产及名特优农产品上线,远销黑龙江、吉林等25个省市(区)。2016年至2020年12月末,累计入驻商城商户数928家,商品达10580款,“利农商城”及合作渠道累计销售额5.95亿元。其中,累计通过“利农商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5971户,上架助农产品3227款(已通过国务院扶贫办认定,并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公布的扶贫产品541款),销售助农产品48.2万笔,助农产品销售额1.88亿元,其中,已认定扶贫产品销售额9311万元。

  图为利农商城电商扶贫 助力销售农产品


  打好“普惠牌”。针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在广西,每100名常住人口中就有88名选择广西农信社的服务;2016年以来,广西农信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6546亿元,以占广西银行业22%左右的存款,发放了占广西银行业65%的农户贷款、近50%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保本微利”原则,对库区移民生产生活贷款一律执行基准利率下浮10%,贫困户购(建)房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下浮20%,贫困户子女上学、治病医疗、扶贫开发等执行基准利率,仅上述几项每年为贫困地区的农户减少利息支出10多亿元。不断完善服务网络,构建了以营业网点为中心,以自助服务终端、手机银行、电子银行、桂盛通等为辅助,全区唯一实现自治区—市—县—乡—村(街道)全覆盖的金融服务渠道体系,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此外,在北部湾经济区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实行银行服务收费同城化,推出桂盛卡全球ATM取款免费等17项惠民政策,每年让利社会3亿多元。对涉及千家万户的粮食直补、农资补贴、库区移民补贴等近40个项目的各种惠农支农惠民补贴,主动提供服务,为广西近1100万户农户开立结算账户,实现了各项惠农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架起了一座党委和政府与农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图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广西农信作为广西资产规模最大、资金实力最强、服务网络最广的金融机构,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 “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