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区生产车间。
春节刚过,走进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区生产车间,机声隆隆,只见生产流水线上精美瓷砖源源不断地传送,厂房内运输叉车络绎不绝的往来穿梭,一片火热的生产画面。自2011年以来,在农发行广西区分行近12亿元贷款的支持下,集陶瓷生产和陶瓷配套服务于一体的藤县高标准陶瓷专业园区日益兴旺,吸纳近2万人就近就业。开年仅2个月,该行又瞄准打通“南国新陶都”对外运输通道,新投放贷款近5亿元支持物流枢纽建设,用政策性金融力量铺就特色产业培育,城乡融合发展的幸福之路。
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是农发行广西区分行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发展县域经济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工作要求,以“起步就要提速 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不断加大县域范围民生基础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76亿元,同比增长170%,支持城乡一体化、棚户区改造、产业园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城乡污水垃圾治理等项目187个。截至目前,贷款净增151亿元,贷款余额达1428亿元,贷款增速居全区金融机构前列,展现了政策性金融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的“硬核担当”。
优化城乡用地布局,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
农发行广西区分行紧密对接国家和自治区土地政策,创新推出农地类信贷产品,按照“政府主导、公司运作、项目收益覆盖”的融资模式,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环境整治”,支持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完善居住区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村居民点集中发展,农用地集中连片,有效改善了农村耕作条件。同时,结余的挂钩指标用于提升城镇建设用地发展空间,缓解了经济发展与供地紧张之间的矛盾,优化了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今年以来,该行累计投放农地类贷款49亿元,进一步促进土地要素高效配置、合理布局,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通过“土地+”模式支持的崇左市乡村振兴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二中学
补好基础设施短板,打通城乡融合“最后一公里”
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补短板”的特有功能,聚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着力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和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近三年来,累计支持全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91个,涵盖农村污水治理项目513个、生活垃圾治理项目1525个,重点乡镇、民族乡、乡改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53个。
聚力农村路网建设,畅通经济发展的交通动脉,累计投放农村路网建设贷款3亿元,支持农村路网项目8个,推动农村及市政道路新建和改造。围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今年以来累计投放71亿元城乡一体化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贷款支持全区287个贫困村整村提升,全力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农村厕所和养老、学校、医院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解决281万人用电难,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支持棚改项目腾挪城乡发展空间,截至目前累计投放18亿元支持柳州市、百色市、贺州市、崇左市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拆迁改造棚户区面积174万平方米,新建安置房14500套,安置惠及近5万人。其中,向靖西市新靖镇棚户区改造项目投放贷款近5亿元,帮助超1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有效改善的生活生产环境,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靖西市新靖镇棚户区改造项目。
“筑巢引凤”兴产业,激活城乡融合内生动力
产业发展带活一方经济,该行将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有机结合,大力支持全区各地产业园区的标准厂房、七通一平建设,推动“园区兴产业、产业稳就业”路径实现。
结合各地优势资源,支持各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园区。支持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为合浦县“月饼小镇”、南丹白裤瑶生态民俗风情园、河池龙洲岛旅游度假区、玉林市龙珠湖景区、宁明县花山温泉康养小镇等乡村旅游项目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支持农业加工产业、智能产业集群建设,积极推动建设凭祥市边境出口加工产业园、梧州盈田智能制造产业园、南宁市南向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高端化产业园区建设。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依托支持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35亿元,支持建设宁明县扶贫产业园、平桂扶贫移民创业园、融水县扶贫协作返乡创业园等一批扶贫产业园项目。通过增加就业、产业带动等方式,帮助周边贫困人口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来源:农发行广西区分行)